就地震应急避险来说,逃生有方法、知识无定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急避险方法。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地震发生后伏而待定,根据当地的地震背景、建筑(构)物的抗震能力、疏散通道及室外环境安全情况、人群特点,震时所处的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物抗震设防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等建筑物越来越安全。主流地震科普观点认为,地震应急避险应该分为两个步骤:震时就近避险和震后快速疏散,而不是一跑了之。
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小学校地震避险指南》,指出震时避险的方法按照建筑物性能划分:当建筑物抗震性能强时,震时一律引导就近躲藏(伏地、掩护、抓住);当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及以下时,能快速疏散的人员,震时引导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方,在短时间难以撤离的人员仍然引导就近躲藏。震后疏散的目的是防止紧随主震的余震引起房屋倒塌造成的伤害,该标准根据“有序、安全、快速”的原则,对震后疏散的方法和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中国地震局(https://www.cea.gov.cn/cea/xwzx/mtbb/5504027/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