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不倒的古塔
我国古代佛塔起源于印度,一般以方形、八角形塔居多,层数多为单数,忌讳“偶”数。通常用木、砖、石材构筑而成。类型有楼阁式、密檐式,还有喇嘛塔、金刚宝塔、墓塔及建于“桥头堡”的“镇风塔”等。
西安小雁塔
塔是凌空突兀的多层与高层建筑,易受强大风力和地震力袭击。如著名的陕西西安小雁塔和广东潮州的“三元塔”,皆留下顶部被地震摧毁的典型“印记”;山西运城的安邑塔在华县8级特大地震时,塔身似刀砍斧劈被切成四份裂开。
位于陕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更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杰出抗震能力的代表。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塔高67.3米,底层直径30.3米,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全塔结构上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木结构和54种斗拱卯榫咬合叠垒而成,千年来遭受多次严重地震,但仍旧屹立不倒,堪称世界古木建筑的典范。
这些奇迹般完好保存下来的古塔,虽然层次不一、结构各异,却具有许多共同的抗震优点。初步分析,可归结为两大主要方面:
第一,塔基坚实,建筑场地开阔,有些更是直接建造在坚固稳定的基岩上,所以异常牢固稳定。
第二,上部建筑中心对称、结构严密、跨度小、形状规则、整体性强,符合力学要求。
泉州镇国塔和仁寿塔
我国大江南北建有佛塔千百座,被国外专家誉为“世界第一塔”的泉州东、西两塔最具有代表性。塔高均为五层,东塔名为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为仁寿塔,通高44.06米,塔座面积二百七十多平方米,底层面积七百六十多平方米,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237—1250年),座落于千年古刹开元寺内。据研究,塔基土层二十米以下是大片完整的花岗岩,即避免了产生砂基液化,又使受力层分布变得均匀,所以承重良好。塔内用巨型花岗石叠砌而成的八角柱体(“筒中柱”),柱围直径十五余米,对塔的整体形成良好支撑;塔体转角立倚柱,柱顶置栌斗,斗上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了石梁跨度;架于塔心柱与近一米厚外墙上的石梁、梁托如同斧凿一般,榫眼接合,非常紧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有拱额、门楣、回廊、外壁及扶栏,门龛位置逐层互换,既美观又减少压力,连同塔顶高十一米多的金属葫芦和八条平衡对称的大铁链,构成比例十分恰当的整体结构。公元1604年,泉州湾外发生8级特大地震,破坏影响波及多个省市,而双塔仅在上部分外观上稍有破坏,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之良好,令人惊叹! 香港乃至东南亚国家一些现代结构大厦的设计思路与这些近似圆形的古塔相似,她展示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防震与避险(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wNDExMg==&mid=2247484186&idx=1&sn=f652806eddc4b07872abd1053a461b64&chksm=e80ba005df7c2913214fb735ca555ff25f223ba77cde021f60d1faea19f026026f8877d5be12&mpshare=1&scene=1&srcid=1105rHDhoHMAvH7fTx79AZc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