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郑州,郑州!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07-1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郑州,是个屌丝。

在很长时间里,这都是毋庸置疑的。

不止全国网友这么认为,郑州的兄弟省份们这么认为,就连郑州人自己都这么认为。

在全国人眼里,河南是种地的,穷,爱偷。就连央视拍个广告,都要找两个说河南话的人演扒手。
 
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在洛阳和开封人眼里,我们是中国甚至世界闻名的古都,你郑州那古都都是哪年哪月的了,凭啥做省会呢?我们不服。

在很多郑州人眼里,我们这儿原来就是个大农村啊,咋就突然变成城里人了呢?他们习惯于叫郑州“土郑”。

500

没错,在建国前,郑州的名字还叫“郑县”,就是个不知名的小县城。

在某种程度上,河南和郑州人嫌弃郑州比外地人更多。不过当别人骂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怼回去,尽管没那么有底气,但这是骨子里的不服输。

另一边,他们在咬紧牙关埋头发展,比谁都要着急。

经过近20年的埋头苦干,2018年,郑州突然成为了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人均GDP10万的特大城市。

而今年,郑州更是一鼓作气,成为了GDP排名全国第15,仅次于北京、天津、青岛的北方第四大城市
 

那个勤勤恳恳种地的农民儿子,似乎终于出息了。

有人说,郑州是黑马;

但我想说,哪里有什么黑马,如果你有足够仔细地研究郑州的发展,你会发现郑州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看起来笨笨的,但其实最着急最焦虑,一步也不敢停下,一刻也不敢松懈的那个孩子。

500

几乎都是一年或者两年一个名次,稳步前进,不能更快,但也不敢更慢。

如果有一部历史叫奋斗,那一定是郑州。

01

河南那么多知名城市,为什么发展起来的是郑州?

有人说因为郑州是省会,那为什么郑州能成为省会?

在某种程度上,郑州是被历史选中的。

原本身处中原腹地,背靠1亿人口,这是多么庞大的资源。但很可惜,河南留不住。

当人类社会从陆权时代过渡到海权时代,沿海城市因为开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曾经的老大哥,拥有众多鼎盛王朝都城的内陆省份——河南却迷茫了。

它的使命似乎只剩下了一个——种地。

作为中国粮仓,他们承担着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中最多的责任。

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河南则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1/10的粮食。养活全省1亿人之余,每年还外调粮食及其制成品数百亿斤。

500

但近40年,工资和物价涨了几十甚至上百倍,粮食价格只涨了5倍。
 
也就是说,种粮根本不赚钱,养活不起一家老小。

河南人也想搞别的,可这些耕地和口粮,是中国人的生命线,不能动;粮价关乎整个社会稳定,不能涨。

他们不甘心,于是想办法从中国人的粮仓变成中国人的厨房。这里诞生了双汇、三全、思念、白象等等全国知名的食品公司。

但这些食品产业的附加值还是太低了,能容纳的就业也太少了。

于是,像历史上无数次为了生计外出一样,河南人再次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2000
年,河南外出人口达到8.4%2010年达到18.5%2013年更是超过20%

人才和劳动力,就是生产力。留不住人,就永远不会富。

要留住这些人,河南只有一个办法,发展出一个可以留住他们的大城市。

洛阳?运河的改道已经让这个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远离了交通要塞;开封?黄河的无数次泛滥,让曾经的汴梁苦不堪言。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卢汉铁路,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郑州成为了中国铁路心脏,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是为什么1948年,郑县会被改为郑州市;也是为什么1953年,河南省会会从开封迁往郑州。

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省会郑州,是河南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但郑州能有今天,飞跃性的起点是2001年。

2001719日,一场关于“港澳新城”的建设规划在郑州进行汇报。说是“港澳新城”,但其实只是对一个老军用机场的改造,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建成后将面向港澳地区进行招商引资。

时任河南省省长听完,觉得2平方公里太小了。河南的城镇化已经严重滞后,他心里很着急。他觉得郑州要拉大城市框架,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他的方案是建设郑东新区,面积足足150平方公里
 
,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扩大了75倍。而且要高起点,大手笔,面向国际招标。

到国际上请设计师在今天已经十分普遍,但在那时,这是全国第一次。

20018月,邀请函发出,国内外17家声名显赫的设计单位应邀前来“竞标”。

一番筛选后,来自六个国家的六个方案暂时胜出:日本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澳大利亚COX集团、美国SASAKI公司、法国夏氏事务所、新加坡PWD集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

11月,海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再次齐聚郑州,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商讨投票,选出前3名;

一个月后,30多位专家再次奔赴郑州商讨,选出了前3名,黑川纪章的方案以绝对优势领先。

20023月,前三名的方案被放在郑州升达艺术馆面向全社会展示,由群众投票提建议。一则,这是市民的城市,规划成什么样,应该由他们来决定。二则,当一届政府离开,原本定好的规划很容易废掉,要由群众来监督。

最终,10万群众参观投票后,黑川纪章的方案以90%的绝对优势胜出。

这位世界级的设计大师,从来没人敢随便挑他毛病的黑川纪章,一次次的修改,直到最终敲定。

省委决定,郑东新区要按照这个方案,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可即便有群众监督,此时的一把手依然不放心,他离开后,这个方案随时可能被更改。

于是他们用出了最后的杀手锏,把这个方案进行了人大立法。
 
因为只要立了法,即使是一把手,也必须依照执行。

十多年来,河南和郑州领导人换届数次,但群众监督和人大立法,保证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所有人必须按照这个规划执行。

这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起点。

02

20028月,每天晚饭后,都有一个人开着车来到郑东新区这片荒地上,不停着急地踱步。这个人是郑州市委书记李克,也是郑东新区的第一任负责人李克。

他们从中国农业银行贷了20个亿,但对于15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奈,他们拿着郑东新区的图纸,全国各地去招商。

但如今数千万元一亩的土地,他
 
们卖到了79万元一亩的白菜价,求爷爷告奶奶都没人愿意来。

为了发展郑东新区,他们从全河南省调了最精干的力量。但即使是最精干的力量,也依然丧失了信心:这个黑川画了一张图把我们给害了,要把这张图变成现实,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为问题真的太多了,2003年,他们开工还碰上了非典;材料进来了,工人找不着;2005年,他们碰上了金融危机,那年他们没有搞到一分钱贷款。时任一把手说:那真是急的恨不得油锅里面有钱也敢下手去捞。

但连油锅也没有,就连时任一把手都没有了信心。为了鼓舞士气,他说:你们仔细看看图上CBD和它周边那个区域,它像不像一个人的眼睛,那眼睛中间有一个眼珠子就是郑东新区CBD那个湖,这一圈和外面的绿化就像眼睫毛一样。我说这眼睛天天在看着我们呢……

500

2005年,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访华,他要在中国建一座“加州工业城”,投资额高达500亿美元,是今天特斯拉上海工厂的10倍。

对于郑州来说,这是个史无前例的机遇。为了拿到这个项目,他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招商力度:减税减费,工业城的开发、招商、管理、运营全都交给加州。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一切都值得,因为这片占地46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得到生物制药、IT、航空航天等一众加州的高科技企业,完全不输今天的合肥。

毫无疑问,拿出一股拼了劲头的郑州,从北京、上海、深圳等众多一线城市中脱颖而出,拿到了这个大项目。

20057月,在洛杉矶签约。3个月后,施瓦辛格访华,河南政府是唯一受邀的政府机构。

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二年3月,郑州“加州工业城”的第一根桩已经打下。

然而,好景不长。

距离工业城10公里之外的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项目被举报,一直捅到了国务院,并牵出了664宗违法用地案件,“加州工业城”也在其中。

龙子湖高校园区是郑东新区三个核心片区的其中之一。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因为错失中科大,
 
河南已经背负了许多年“短视“的骂名。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时经历了大饥荒的河南,还在“饿死“人的阴霾里。

而且,他们并非没有接收,他们接收了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水利水电学院。

只不过后来众多北京外迁高校99%都回了北京,中科大是因为原校址被占了,数次想回,没能回去。

而且,我听过的另一种说法,河南并非不接收中科大,只是他们无法提供另中科大满意的条件,中科大选择了安徽。
 
一个更无法说河南人短视的理由是,时任安徽一把手正是河南人。

但无论如何,这些已经是后话。他们知道河南的教育是短板,必须要补。于是这片被寄予厚望的郑东新区,三分之一变成了大学城。

500

可一切都必须要为18亿亩耕地红线让路,谁都知道;但渴望发展的心,无法停下。

被举报后,“加州工业城“项目,戛然而止。

也许今天看到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看到合肥的高新区,武汉的光谷,郑州政府有一些羡慕,更多的恐怕是心酸。

但他们的心酸还没有结束。

2010年,时值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这一切被外媒紧盯。

年底,美国一家名为“商业内幕”的网站,称郑东新区是中国最大的“鬼城“。
 
依据是几幅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并从图片上判断,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积”。

尽管后来人民日报记者前往调查,随便挑了一个小区, 160栋楼共590户人家,有450户左右都亮着灯
 
,而且还是在临近过年,有人回老家过年的情况下。

看到报道的郑东新区居民,纷纷澄清“鬼城”之说是胡扯。2006年,这里建设的第一批小学,其中聚源路小学当年只招到了53个学生,2010年已经变成了1800
 
,开始从招不到学生变成入学难。

这里的常住人口达到32万,学生人数接近2.5万,CBD已经成为24小时不夜城。

但外界很少有人在意,在许多人眼里,郑东新区给国家抹了黑,更是有专家说郑东新区就是最失败的规划。

郑州,必须谋求别的发展。

03

2010620日,郑州新郑机场,35℃高温。

下午3点,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赶了25公里的路来到新郑机场,亲自等待一位贵客的出现。

他等待的这位贵客正是时任台湾首富、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

500

此时的富士康,正是中国电子界的巨头,出口额占到了整个中国出口额的近4%

也正是这一年,富士康发生了罕见的“十连跳”事件,震惊全国。

尽管如此,全国各地的工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涌向富士康。尤其是郑州,作为中国铁路的心脏,便利的交通没能让更多的人进来,却让更多的人走出去了,其中许许多多的人涌向富士康。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正在纷纷和富士康接洽,希望富士康往内地搬迁的时候,能够考虑一下他们那里。

于百姓而言,需要收入;于政府而言,渴求发展。

的确,面对高昂劳动力和税收,以及接连不断地跳楼事件的富士康,正在考虑把工厂从珠三角和长三角搬往内地。这一定是一笔大投资,这也是为什么省长亲自站在这里等待。

此前的3月份,富士康曾派出一个小队,到郑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但他们绝口不提投资,考察的也不只是郑州。

但河南政府开始全面重视,他们的对接从郑州市迅速上升到全省。

5月,河南省相关领导亲赴上海,和富士康高层接洽,谈判正式开始。

短短一个月,他们展开了四轮大规模谈判。

直到620日,河南省省长亲自在机场等待郭台铭。这是谈判过程中,郭台铭第一次亲赴郑州。

他们带郭台铭参观了给富士康工业园规划的大片土地,参观了政府10年来花费巨大心血斥巨资建设的郑东新区,他们希望富士康投资的天平可以向这边倾斜。

如今的郑东新区
 

晚餐后,富士康投资郑州,基本确定。

此后,河南省常务副省长和分管招商的副省长亲自带队,组成了一个几十人的庞大代表团,前往深圳洽谈。

他们就住在龙华,服务富士康就是唯一的工作。到嘴的鸭子,决不能再飞了。

629日,双方终于草签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天,在很多人看来,富士康只是一个工厂,但其实作为苹果等高科技公司的代工企业,他们拥有大量高新技术。而他们的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产业、物流产业等均将在郑州落地。

一个月后,富士康母公司通过了对郑州及成都两地,共计6400万美元的投资。

短短7年,全球一半的iPhone都在郑州富士康生产。

这背后是富士康郑州的3家工厂,94条生产线和35万名工人。郑州富士康每分钟可以组装350部苹果手机,每天的产量高达50万部。

在富士康的带动下,手机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和品牌开始落户郑州。2017年,河南手机产量高达2.1亿部,全球每7部手机,就有1部产自郑州。

郑州当然比不了沿海城市,但这一年,河南的手机产量是中部其他5省总和的2倍。

富士康给郑州带来的除了最直接的就业、税收,还有综合保税区,以及发展经济的底气。

进入21世纪,南方众多沿海城市乘着政策的趋势纷纷崛起,而北方城市则挨个衰落,原本的资源型城市山西、大庆等也一蹶不振。

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必须寻找自己新的发展出路。

10多年之后,郑州找到的答案是航空港。

作为中国铁路的心脏,郑州抓住时代机遇,领先大部分省份建设了350km/h速度的高铁,而米字形高铁建设完成之后,更是能在3小时内到达中国的大部分省份。

500

而如果把高铁换成飞机,郑州能到达的也许就不只是国内,而是世界上的众多国家。

2012年,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亲自带队,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路易斯维尔、德国法兰克福、阿联酋的迪拜,再到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短短13天,他们绕了地球整整一圈。

这些都是世界知名的航空大都市,他们去那里寻求经验。

这不是什么跨国旅行,也不是什么美食之旅。这一趟行程并不轻松,他们遇上过机场大罢工,从早上6点到下午3点,每人只吃2个小面包;他们常常早上6点出发,凌晨1点还在研究当地的航空物流模式。

也许是一种发展的紧迫和使命感在支撑着他们,每一天都很着急。

同年74日,他们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建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请示》,从那天开始,他们每天都在催促配合等待着国家批复。

足足半年过去,直到除夕的前一天,他们才离开国家有关部委的大楼;春节后第一天上班,他们已经再次守候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楼前。

20133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这是足以载入河南史册的一天,以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整整41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

500

这是中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从申请之日算起到审批结束,只有短短七个月。

半个月后的2013“中原之夜”高层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河南邀请了近百位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可口可乐、卡特彼勒、渣打银行、联邦快递等等。

4月的一次重点会议上,省长郭庚茂向所有参会的人推荐了三本书:《世界是平的》《变中求胜》《航空大都市》。

他说:看了这几本书,你就知道现在什么是全球化……如果我们的观念跟不上,我们的知识能力跟不上,一切都无从谈起。

他们请了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约翰·卡萨达来做首席顾问。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次历史的机遇,不容错过。

一切都进行得很紧迫,就连2014年春节,都还有2000多人坚守在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短短6年过去,这里建成了“空中丝绸之路”,通航点从郑州到芝加哥、米兰、亚特兰大、伦敦、吉隆坡、新加坡、卢森堡等14个城市,全程覆盖23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500

2019年,这里的旅客吞吐量达到291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完成52.2万吨。

澳大利亚的金枪鱼、智利的车厘子、西班牙的ZARA服装、德国的啤酒
 
都会首先在这里聚集,然后分发到全国各地;而国内的手机、生活用品、机械设备也会先在郑州聚集,然后抵达世界各地。

郑州,成为了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与此同时,中兴、大神等200多个智能终端项目入驻航空港实验区;

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河南首个半导体级单晶硅片项目;

华锐光电第五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项目开建,这是河南首个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的项目;

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飞机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项目相继落地。

500

在以前,对于郑州来说,这简直无法想象。

2018年,郑州GDP突破1万亿,2019年,更是达到了11589.7亿。其中,成立十几年的郑东新区贡献了1139.63亿,成立短短几年的航空港实验区贡献了980.8亿。

2018年,郑州的常住人口更是突破千万。

2019年,郑州以21.6万的净流入人口,挤进中国净流入人口前10的城市。

也许名次不够靠前,但整个北方,进入这个名单的也只有两座城市,另一座是西安。

如果郑州不崛起,这些人才大概率依然是在异乡漂泊的游子。

郑州,成为了北方第四大城市。

尾声

人们总喜欢说,郑州是突然杀出来的“黑马”。

我想,这是1000多万郑州人,以及1亿河南人最不喜欢听到的两个字。

因为只有他们知道,不临江不靠海、只有1211大学的郑州走到今天这一步,究竟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

即便今天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北京、天津、青岛的第四大城市,郑州也一刻都不敢松懈。

202013日,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郑州市今年第一批57个重大项目便集中开工,市领导悉数到场;

500

接着,202065日,今年第二批267个,总投资达3179再次集中开工。

500

他们一天都不敢懈怠。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定位不够清晰,项目不够大,科技性不够强等。不过,现任郑州领导人们也认识到了。

市委书记徐立毅曾有一篇数千字的招商心得广为流传,如果认真看完,你绝对放心这样的人主政。

其中几句话是这样说的:

招商引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有门槛、一定要有甄别、一定要有定力,宁缺勿滥。
 

我们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决不能为了一时的几个数据、一任的所谓政绩,降格以求、滥竽充数、填满占满。
 
对于位置比较好的地块,没有好的项目宁可先留白,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开发。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你去郑州市招商局的官网上看看他们的动态,你可能会更加感慨。

官网上有一栏叫“投资郑州”,不整虚的,今天这个项目落地,明天那个项目签约。

而且,他们的目标项目质量越来越高:从格力电器到中车集团,从上汽到阿里巴巴…
 
河南和郑州领导人们一刻也不停地会见。

一个月前,阿里巴巴派出了天王级团队前往郑州: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峰,另外3个副总裁陶雪飞、许诗军、李少华,以及蚂蚁集团副总裁杨鹏。

他们和郑州签署了重大战略合作协议,从数字政府、数字产业到和30家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他们的目标是把郑州打造成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

河南的这些发展,当地人当然也都看到了。

我在北京读书的很多朋友,都开始选择回到郑州发展。

原本在青岛海尔工作的朋友,一听说他们的事业部要在郑州建厂,也选择了回到郑州。

今年疫情期间,我朋友圈全是他的招工信息。

500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回去,交谈中他们说因为看到了郑州发展的希望呀,如果有得选,谁不想回家乡呢?

我想,郑州的发展绝不止是今天这样。

因为在中国人口开始老龄化的今天,我们发展最宝贵的就是人才。而郑州和河南背靠的是:1亿河南人和每年百万的高考学子,这是其他省份羡慕不来的财富。

人们总说,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河南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500

说实话,在写这篇文章的很多时候,我都忍不住感动。

河南真的很多地方都和中国很像:

曾经的河南在中国落后,而中国在世界上落后;

河南在中国人眼中的形象不好,中国总在世界上挨骂;

河南考生总量大,大学在中国却排不上名次,中国一样;

河南经济总量如今排中国第五,但人均却倒数,中国也一样。

但河南和中国一样,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要更能吃苦,都要更加勤奋,他们从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我想,中国的未来不止今天这样,郑州和它背后的河南也一样。

 

观察者网(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686&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