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没有河南人,新疆现在可能会是另一个模样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9-11-1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新疆总人口数量达到2360万人,而在这2000多万人中,有400多万都是河南人,居然占据了总人口数量的1/5,什么概念?相当于在新疆,每五个人中都至少有一个人是河南人。

河南和新疆,相隔千里,却注定有说不尽、割不断的情缘,今天就细数一下河南和新疆的渊源。

左宗棠带领“嵩武军”,收复新疆

光绪元年(1875),朝廷上争议出兵收复新疆。左宗棠则力排众议,坚持“塞防”,认为平定新疆,后方无忧,才能地域倭侵扰。于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左宗棠带去的便是土生土长的河南军队“嵩武军”。

500

500

图: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中研读书籍

清朝有种刑法叫“流放”,其中,有个特别流行的流放地叫“伊犁”,内地的“绞罪减流人犯”便被流放到此,做开荒种地的活计;民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也有很多内地汉人迁去新疆;还有一些河南灾民,灾害年间,为了生存,也被迫西逃。

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时间战乱,新疆地区并不稳定。1949年,王震将军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第二军五师十五团(原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由甘肃酒泉进军新疆。

百废待兴,河南青年支边进疆

500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百废待兴,急需建设,而建设,首先需要的便是人。于是,之前进驻新疆的解放军部队,便成了建设新疆的领头人,很多解放军官就地转业,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10余个师和100多个农牧团场。其中,单解放和田的1800人的队伍中,就有30%来自河南。

500

河南支边青年进疆

当时的新疆地广人稀,满是戈壁。建设新疆路长且道远,仅靠驻守新疆的军人部队是不够的。1950年至1955年的六年时间,不断有来自河南的干部、军人、学生来到天山脚下,支援新疆,1956年,46列开往新疆的支边专列由郑州开出。

来自信阳、南阳、商丘、开封、许昌的几万青壮年劳动力支援边疆兵团建设,经过火车转汽车15天一路颠簸,约两万人来到了满是芦苇荒地的石河子、奎屯,开荒造田,其余的人去到阿克苏、库尔勒等地。

500

5万多名风华正茂的河南青年满怀豪情壮别故乡,从黄河岸边亲人的怀抱,来到了人烟稀少的新疆戈壁滩,开始了人生当中新的一页、揭开了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的崭新一页。

一腔热血斗严寒,亘古荒漠变良田

这些被称为“中国西部牛仔”的河南支青,“一腔热血斗严寒,坚忍不拔战风沙,让黄沙化为绿浪,让荒漠变成良田”“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500

茫茫的北疆戈壁滩,河南姑娘、小伙儿们用双手搭起四面透风的棚子、挖出阴暗潮湿的地窝子;他们喝着盐碱水、吃着熟麦粒,开荒造田、修路栽树;修水库挖大渠,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毫无怨言,不遗余力。

500

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在天山南北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垦荒生产,开出片片绿洲,建起座座城镇,他们将亘古荒漠变成了万顷良田。

500

500

1955年,河南千名支边青年参加修建兰新铁路。

500

支边军垦女战士用汗水书写着人生。

500

坎土曼是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的的一种铁制农具。它结合了铁锹、锄头的双重功能。在垦区开发初期,由于缺少农具,军垦战士利用废旧物品,自己打制坎土曼。

500

500

后代继续扎根边疆

500

1966年的正月初一,“疆一代”李宏伟和蔡湘瑛在新疆石河子,留下他们的结婚照片,这张照片也见证了两位河南支边青年的青春。

500

如今,80岁的李宏伟、73岁的蔡湘瑛已青丝变白发。他们见证了石河子从只有几间破房和一望无际的芦苇湖成为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的变迁。

而当“疆一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又有一代河南老乡的子孙,没有星光环绕,没有特权泽被,没有家财万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的扎根新疆、建设新疆、保卫着新疆。他们就是“疆二代”。

500

地窝子前玩耍的孩子

“疆二代”大都继承了父辈们尊老爱幼、忠诚家庭、呵护家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疆二代”做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养家糊口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在肩上的担子山一般沉重。可他们却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事业家庭一担挑,栉风沐雨、艰难前行,勇敢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奔去,从容而自信、稳健而踏实。

500

他们中除少部分因为种种原因回了内地外,大部分都生活在新疆这片父辈为之奋斗终生的热土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建设家乡、维护稳定、守边戍国的重任。在城市、在农村;在工厂、在车间;在地方、在兵团……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他们无处不在。

中原大地与天山南北虽相距千里

但渊源深厚

从古至今,河南与新疆都掰不开

河南人的豁达,在新疆更加张扬

新疆人的豪迈,在河南更添风采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为新疆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河南人

 

观察者网(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