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回顾2018,九大关键词带你速览地震亮点工作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9-01-2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118日,2019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开幕。会上,中国地震局党组织书记、局长郑国光作题为《强化责任担当 勇于改革创新 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18年防震减灾工作,亮点纷呈。

关键词一: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2018年,中国地震局党组织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2017年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加快地震人才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4个意见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构建地震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法治建设的意见》等3个意见,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支柱性举措,搭建了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绘就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二:汶川地震十周年

2018512日至14日,应急部、科技部、住建部、四川省政府、中国地震局以及联合国减灾办公室、国际地震学会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等32个国内外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联合在成都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习近平主席致信,强调“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王勇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16个国际组织的1400余名专家学者和官员参会。研讨会发布《汶川启示》,初步建立“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机制,宣布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发布“张衡一号”卫星观测成果和数据共享政策,充分展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突出成就,进一步促进了减灾国际合作。

关键词三:“张衡一号”

201822日,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习近平主席与意大利马塔雷拉总统互致贺电,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实现了我国地震天地一体化观测的革命性进步。“张衡一号”是我国第一颗地震卫星,也是第一颗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类试验卫星,具有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对于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卫星将为空间天气预警、通信导航环境监测、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服务应用于广泛的领域。目前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中意双方数据应用共享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四:中厄地震和火山灾害风险管理合作

20181212日,在中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与厄瓜多尔外交及移民部部长巴伦西亚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震局和厄瓜多尔共和国国家风险和应急管理局关于地震和火山灾害风险管理谅解备忘录》,此次签署地震火山风险管理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顺应了中厄合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加强了两国共同抵御地震和火山灾害的能力,保障了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安全,将推动中厄双边关系更进一步。

关键词五: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作出重要批示,张春贤、艾力更?依明巴海和蔡达峰3位副委员长分别带队赴6个省(区)进行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并委托河北、山西等10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在行政区内开展检查。地震系统积极配合,制定整改任务分解方案,并将任务分解到25个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履行防震减灾法定职责,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依法治理水平。

关键词六: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

2018728日,应急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地震局在河北省唐山市举办了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王勇国务委员作出重要批示。会议明确了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共同推动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增强了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反响强烈。

关键词七:全面深化改革

2018年,地震部门完成地震科技、业务、行政管理等6个专项改革顶层设计或方案编制。出台研究所领导人员任期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改革政策,开展研究所领导班子全员竞聘。完成全国强震动、地壳运动台网等业务整合。组建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努力增强防震减灾战略研究、技术装备研发和海洋地震监测能力。省局、研究所、业务中心试点改革深入推进,在职称评审权下放、人才引进、岗位设置、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关键词八: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

2018年,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与试点推进良性互动,效果显著。出台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意见,构建防震减灾科技、业务、服务、治理四个方面的现代化布局。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试点示范,山东、广东等地现代化建设坚实步伐。完成地震信息化顶层设计,明确未来三年7大类29项重点建设任务。

关键词九:地震灾害风险管理

2018年启动地震应急响应56次,高效服务吉林、四川、云南、新疆、西藏、台湾海峡等地5级以上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云南墨江5.9级、新疆精河5.4级等地震的震情研判和应对处置取得了良好减灾实效。新一代地震分析会商技术系统投入应用。台湾海峡6.2级地震和四川兴文5.7级地震预警服务初显成效。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研制高铁地震预警系统,出台5项高铁监测预警技术标准。服务川藏铁路、浙江海岛核电、海南昌江核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91项地震安全性评价。1300余项新建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支持190多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达266亿元。完成宜宾、兰州新区等13个市县地震小区划,圆满完成福建及台湾海峡三维地壳构造陆海三年联测任务。联合发布首个地震巨灾模型。

 

中国地震局(https://www.cea.gov.cn/cea/xwzx/fzjzyw/5454047/index.html